非洲小人族:8岁结婚生子,把捕获大象当成人礼,如今却濒临灭绝
非洲作为地球上文明开化落后的大陆,至今分布着一些还处于原始部落时期的民族。这些原始部落因为和外界接触较少,所以人们的生活习惯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其中俾格米人因为个头矮小而出名。
俾格米人和其他原始部落不同之处
俾格米人生活在原始森林中,成年人身高很少超过1.5米,看起来就像一个矮人部落。除了身高矮小这一特征,俾格米人肚脐眼都有个肉疙瘩,这是非洲其他原始部落人们所不具备的特点。
除了外貌等方面看起来很奇特,俾格米人的生活习惯也跟其他原始部落不符。比如说他们遵循的是一夫一妻制,原始部落多是保持着一夫多妻制,族长权力最大,有很多老婆很常见。
俾格米人之所以一直沿袭着这样的传统,可能跟他们配合围猎有关,因为生活在环境多变充满危险的丛林中,俾格米人发展出了合伙围猎的习惯。
多人一起获取食物,成功率也提高了不少。他们的部落分布较多,一个部落由几十个家庭构成。房屋的分布位于同一个区域,搭建房屋的材料比较简单,是用芭蕉叶或棕榈枝叶编织成的茅草屋。
俾格米人8岁就婚配生育
茅草屋连成一个大圆圈,圆圈中心则是部落首领的地盘。保留了原始部落生活习惯的俾格米人,生活设施也十分简陋,居住的茅草屋里除了简单的生火烹煮的石头和泥罐,就只有墙壁上一些必要的狩猎工具以及战利品。
茅草屋里没有床,俾格米人不会编织布料,他们直接睡在茅草或者兽皮上。之所以俾格米人普遍矮小,在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在9岁左右就停止了。而且7、8岁就性成熟可以婚配,为了扩大族群,俾格米人讲究多生育。
女性婚配后一年能生育一次,然而受限于生活状况和卫生条件,只有30%左右的婴儿能够长大。成年俾格米人寿命较短,很少有能活到40岁以后的。
他们以采集水果和狩猎为生,跟原始时期的人类差不多。可能是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俾格米人有发达的嗅觉、视觉、听觉,这帮助他们提高了捕猎成功率。纵使是这样一个还未得到开化的原始部落,也有着独特的文化。
俾格米人个头矮小的原因
俾格米人成人的时候会捕获一头大象作为成人礼,大象数量已经大不如前,俾格米人也不再遵从这一传统,而是选择麂羚等动物作为成人礼。
这个独特的原始部落也引起了科学家的研究兴趣,研究者通过研究俾格米人遗传物质,发现了他们个头矮小的原因。
他们的第三号染色体发生了基因变异,导致不能正常分泌生长激素。不过他们倒是有适应热带丛林的基因变异,基因序列中多了一段产生抗体的部分,使得俾格米人对热带病毒有更强的抵抗力。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会导致侏儒症或者巨人症,俾格米人全部部落的人都因基因变异得了侏儒症,这种变异没法自发修复。如果注射生长激素的话,俾格米人能够继续长高。这种天生矮小的原始人曾被当作怪物,被西方国家运往世界各地展出。
而且他们还面临过当地黑人的威胁,当地黑人曾听信谣言,吃俾格米人性器官能够获得强身健体的功效,一些人就虐杀俾格米人,俾格米人的数量因此锐减。
这样一个奇特的原始部落族群,一度因为数量减少而濒临灭绝。后来当地政府出于保护俾格米人的目的,采取措施避免了他们遭受种族灭绝,俾格米人得以存在下去。
世界最黑民族,看不清五官,平均身高1米82,越黑越容易找到老婆
前言
在这个以白皙为美的社会,黑色似乎成为了许多人躲避的颜色。
然而,在遥远的非洲大陆,生活着一群与众不同的人——他们视黑色为骄傲,甚至以最黑为最美。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独特的美学呢?
他们,就是生活在南苏丹白尼罗河流域的丁卡族人。
日晒之地,肤色最深的丁卡族
在我们国人的审美里,白皙象征着美丽、高贵与身份地位。
这种以白为美的审美源远流长,渗透入古今中外的文化之中。
然而,在遥远的非洲大地上,居住着一群与众不同的人族——他们视黑色为骄傲,甚至以最黑为最美。
这些人,就是生活在南苏丹白尼罗河流域的丁卡族。
丁卡族是非洲肤色最黑的民族之一,他们全身涂抹牛粪,日晒风吹,皮肤因此黢黑如墨,与四周环境融为一体,让人难以分辨。
在古老的非洲,也存在着肤色的等级。
北非接近地中海的地带,气候温和,故此处多是白人种群聚居。
而越往南部的热带与赤道,阳光猛烈,黑人种群才成为主体。
即使在黑人当中,依旧有肤色深浅之分,可见大自然的魔力何其巨大。
最浓郁的黑色皮肤,让人联想到烈日,炙热的温度,似乎都体现在他们的肌肤之上。
他们这样的外表,其实与居住地息息相关。
生活在南苏丹广袤草原的丁卡族,一年四季日照强烈。
为了适应这样的气候环境,他们的身体逐渐产生了大量黑色素,从而形成了世人难以想象的黝黑肤色。
然而丁卡族并不因为这深黑的肤色而感到羞耻或自卑,相反,他们为此感到骄傲,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审美。
在他们的语境里,黑色代表了健康、力量与魅力。
他们甚至还会对肤色不够黑的人进行嘲笑,显然这与我们的价值观恰恰相反。
所以,什么是美?美是否只能建立在肤白面皮的基础上?这让人不禁产生了深思。
或许,我们需要跳出自己的文化圈子,用更开阔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才能发现美的真谛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袤得多。
高大身躯:叱咤世界的巨人族群
除了黝黑的皮肤之外,丁卡族的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他们高大的身材。
丁卡男人的平均身高高达182厘米,这几乎是目前世界人类平均身高的巅峰。
即使放在身材高挑的黑人群落里,丁卡人也与众不同,堪称“巨人”中的翘楚。
在他们所处的原始草原,数千头牛群悠然漫步,供他们食用和生活所需。
丁卡男人从小就要照料这些牛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样的生活方式让这些巨人般的男子们拥有了健硕的体型和强健的体魄。
除此之外,丁卡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他们的婴儿从出生开始,就不喝母乳,而是直接喝牛奶。
甚至成年之后也常直接吸食牛奶。
这可谓是人体高度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
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外族人突然闯入丁卡族的村落,会被这些一个个高大威猛的巨人们吓得腿软吧。
他们强健的体型和深邃的五官,更是体现出一股原始草原的野性魅力。
不过丁卡人却从未想过要利用这体型优势去欺压其他种族。
他们更多时候还是温和内敛的,与外人也未曾产生过什么大的矛盾。
只是偶尔外来人士的到访,也常常被他们高大的身形所惊吓到。
毕竟在世界范围内,能与之媲美的高个种群实在寥寥无几。
用血洗清成人礼:部族独有的残酷仪式
作为一个古老的游牧部族,丁卡族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和风俗习惯。
这其中就包括一个颇为残酷的成人礼。
在丁卡族的文化里,一个男孩只有经过成人礼的“洗礼”,才能正式被承认为部落的成员。
而这个仪式充满了原始的狂暴与荒诞。
当一个丁卡男孩即将成年之时,他的父母会带领他来到部落长老面前。
在众人的注视下,男孩会被要求趴在地上挖一个坑。
然后由长老执刀,在他的额头上连续划出6道深深的伤口,鲜血顿时泊泊涌出。
这可想而知是多么残酷的场面。
整个过程中,接受礼的男孩都不许出声,更不能移动身体,只能忍受这短暂而痛苦的酷刑。
头上的鲜血源源不断地沿着脸颊和躯干流下,最终尽量汇集进他挖出的坑中。
如果他流血量太少,暗示流失生命力的体质太弱,伤口止血得也太快,都会被视为成人礼失败。
只有大量流血,才暗示着男子力量和生命力的旺盛,足以胜任未来的狩猎与生存岗位。
这基本上是一次对男性生命力的考验,也是生命转折的重要象征。
整个仪式历时不超过1小时,很快便会结束。
结束后,男孩终于可以抬起头来,用力地吼出一声野性的嘶吼。
这代表他已经通过考验,得以被部族正式接纳为新成员。
虽然仪式短暂但残酷,却蕴含了丁卡族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
也只有在如今依旧比较封闭的远古部族里,才仍保有这类充满血腥与凶残的成人礼吧。
黑与白:两种迥然不同的美学体系
当我们追求白皙,用各种美白产品来改善自己的肤色时;丁卡族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整套迥然不同的美学——黑即是美。
在他们的文化语境里,黑色意味着健康、力量和自信。
越黑的人看起来越健康,也越容易获得伴侣的欢心。
所以,丁卡族人会不遗余力地把自己弄的“越黑越好”。
比如,他们时常会在身上涂抹牛粪;用牛尿洗澡,认为它具有防晒消炎的奇效;甚至于头上洗牛粪,希望头发也能被染黑。
这一系列看似奇怪的举动,都源自他们心中“黑即美丽”的独特审美。
对此,我们很难评价谁对谁错。
这只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在这个色彩丰富的世界上并存而已。
当我们有心理准备跳出自己的文化圈,用更宽阔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时,也许会发现原来美是有很多种形式的,并不仅仅建立在白皙的皮肤之上。
“牛首位,其次娶妻”:兄弟邻族奇特的婚俗
除了丁卡族之外,在非洲南部还分布着一个同样奇特的民族——努尔族。
他们与丁卡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被视为一对兄弟部族。
两个民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似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努尔族主要分布在南苏丹境内,是该国的第二大人口民族。
与丁卡族类似,努尔族也过着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
他们同样视牛为生命,有一句名言是:“先养牛,再找老婆”。
这代表了牛在他们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生活方式高度相近,努尔族也形成了一系列与众不同的婚俗。
比如,一个努尔男人可以拥有的妻子数量,并非由他的地位或财富决定,而是与其牛的数量直接挂钩。
牛越多,其可以娶的妻子也越多。
此外,在努尔族的习俗中,如果一个已婚男子不幸去世,那么他的遗孀就会被自己的小叔子所“接收”。
也就是说,死者的弟弟有权利将哥哥的妻子纳为自己的妻子,任由其生育后代。
而如果一个已婚女子在生育后仍然无法怀孕,她的丈夫也有权利与其离婚。
这时女子就会成为“家中的男人”,需要承担起打猎、耕作等重活。
她甚至还能像男人一样,自己再娶一个妻子回家,然后由亲人与这个妻子生育孩子,来传承香火。
可见,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古老部族中,也存在着一套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婚姻文化。
这种习俗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它却是这个部族原始文明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人类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
结语
跳出框框,发现世界之美的千姿百态
当我们追求白皙肌肤之时,南苏丹的丁卡族却自信地将黑皮肤视为一种美;当我们强调女性地位之时,努尔族女性却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妻子......种种反差映射出人类美学的千变万化。
也许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打开视野,认识到其实“美”是很主观的东西,它可以有很多种定义方式。
我们不应将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于人,并否定其他美。
所以下一次,当你见到一个丁卡族巨人,不要被他高大的身形或黝黑的皮肤所惊讶。
反而要用一颗开放的心,去欣赏这种与众不同、充满野性美的姿态。
当我们学会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美,这世界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相关问答
真的有 非洲象人族 吗?1.是的,存在非洲象人族。2.非洲象人族是指一类史前人类,也称为尼安德特人,他们生存于距今约40万年至3.3万年前的欧亚大陆和非洲地区。以化石和遗骸为证明,...
非洲象人族 有哪些国家?巴布亚,(Papuwa),意为“卷发人”。其长相与亚洲南洋群岛的人不同,肤色黝黑,且头发卷曲,因此得名象人族。新几内亚,源于初到此岛的欧洲白人的称呼,他们看到...
非洲象人族 原始部落的生活?非洲还有象人族,不是因为他们的鼻子长得像大象,原因是“那里”长的像大象鼻子,把生殖器绑在腰上都有20~30厘米长,垂下可到膝盖以下,他们都用羊角套住绑在腰...
象人族 是 非洲 的还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象人族不是非洲人,而是居住在太平洋第一大岛屿--伊里安岛(也称新几内亚岛)上的土著居民。1963年岛西部划归印度尼西亚,1975年岛东部宣告独立,建巴布亚新几内...
象人族 分布在 非洲 什么地方?新几内亚岛象人族主要是分布在非洲新几内亚岛上,在这个部族当中,男性的生殖器平均是在34厘米长(这还是疲软的状态下),如果是硬起来,更是长达56cm。平时它们的...
非洲象人族 吃什么?非洲象人族以植物为食,他们最特别的食物是以大面积树林覆盖的森林环境中植物为主。大多数口腹之欲以植物籽产品、坚果、根茎植物,以及多种类蔬菜的汤类组成。...
非洲象人族 吃什么特有植物?这两种植物就是kuba和rados。kuba是一种生长在非洲南部象人族地区所特有的树木,当地人长期食用。并发现kuba含有高活性的RLM睾丸黄酮,对男性rados性欲的产...
象人族 的男人和黄种人结婚吗?如果问象人族男人能和黄种人结婚吗问题的话,回答应该是:不能。因为非洲象人族的婚姻习俗不符合中国国情。象人族有一种“处女禁忌”现象,部落里如果有人结婚...
什么叫 象人族 ?象人族是对新几内亚岛上一个部落的人的称呼。象人族是对新几内亚岛上一个部落的人的称呼。